觀察評介-談一座博物館的誕生與消亡:從阿嬤家歷史看臺灣慰安婦議題及陰性空間展演

談一座博物館的誕生與消亡:從阿嬤家歷史看臺灣慰安婦議題及陰性空間展演


作者 |

吳依屏(銘傳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

摘要 |

DOI: 10.6256/FWGS.202010_(113).10

  首位現身於公眾面前勇敢承認自己在戰時是慰安婦身份的是南韓的金學順(Kim Hak-sun)女士,她於1991年8月14 日終於打破沈默將這段過去娓娓道來,那時她已65歲。一年之後,1992年,臺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設立的調查專線陸續接獲臺籍慰安婦倖存者的來電。最終,至1997年,臺灣累計有58位臺籍倖存者。伴隨慰安婦倖存者的出現,中央政府及各級地方政府也採取相應措施以幫助這些曾經遭受嚴重性暴力的受害者。例如,臺北市政府與高雄市政府從1995年開始對於居住於其管轄地範圍內的慰安婦倖存者每人每月發放新臺幣14,800元的津貼;婦援會也在政府委託下陸續提供倖存者相關醫療照護及關懷輔導等服務……

全文詳見婦研縱橫113期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nzEBAOOiAPP_hbx33dqCm0sEXjUsfpd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