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手記-編輯室手記

編輯室手記


作者 |

編輯室

摘要 |

 《婦研縱橫》的前身為《婦女研究通訊》,是臺大婦女研究室1985年創立時,即秉持推廣婦女與性別研究,以及服務相關研究、運動社群之精神,開始發行的刊物。將近三十年來,歷經更名(1994年12月第33期更名為《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2001年12月第61期更名為《婦女與性別研究通訊》,2003年4月第66期更名為《婦研縱橫》)和內容、形式的整合,持續促成資訊與意見的交流。如今適逢《婦研縱橫》第100期,特地推出了「百期回顧:需求、變革、前瞻」專題,邀集歷任主編以文相會,旨在藉由回望過去經驗,獲取向前的食糧。
 
  本期專題首先邀請到《婦女研究通訊》創刊主編──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姜蘭虹名譽教授撰文簡述臺大婦女研究室成立的歷史脈絡、任務內容,同時談談發行通訊的緣起,並針對現下工作給予期許。臺大健康政策管理研究所張珏副教授的文章裡也提及,與婦女研究室成員協力完成各種工作、教授性別相關課程之餘,啟發了自身對於婦女健康的研究。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胡幼慧退休副教授文中,對於人生軌跡和學術研究的交融,作出深刻剖析與承諾。臺大社會工作學系余漢儀退休教授則是細數主編任內刊物內容沿革,並回憶起1990年代,婦女研究室在社會尋求革新的氛圍下,舉辦午間座談的盛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李貞德研究員追憶二十世紀末五年,每期主題皆即時反映社會脈動,為現今刊物慶生之際,亦期盼傳承的火光長遠不熄。臺大外國語文學系朱偉誠副教授欣見當時創立的欄位──性別相關書目與大專院校課程資訊,目前仍舊延續蒐集,也點出刊物資訊統整、與時俱進的必要性。臺大中國文學系鄭毓瑜教授擔任主編時刊物改版為《婦研縱橫》,配合當時婦女與性別研究學程的設立,新增「研究論壇」一欄,意在協助提升性別研究的學科地位;此外,並期勉今日刊物可考量議題發酵、流通媒介等因素調整腳步。臺大中國學系洪淑苓教授當年以其擅長的文學與藝術切入,亦抱著與好友分享新創意的心情,感性撰寫「主編的話」;策劃執行過程中,與婦女研究室夥伴合作、聚會的經驗令人回味再三。臺大歷史學系林維紅退休副教授細數參與婦研室工作的種種,無論是擔任召集人時促成兩本刊物改版,或是親任主編之後,一貫堅持的是研究和實踐並重,為臺灣的婦女/性別研究留下史料。最後,現任主編臺大外國語文學系葉德蘭教授接任以來,編輯方針著重介紹國際社會的性平議題進程,以與臺灣的運動互為對照,也邀請各路夥伴繼續攜手前進。
  
  觀察評介先是由臺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姜蘭虹名譽教授為文分析臺灣的女性主義地理學,冀盼臺灣的女性主義地理學者在逐漸資深的過程中,能在研究上聯合其他社會科學的女性主義學者,讓華語地區的女性主義地理學日漸茁壯。另一篇文章為臺大外國語文學系葉德蘭
教授對於《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簡稱CEDAW) 的介紹, 詳盡闡述分析CEDAW 的成立沿革、重要性、內國法化等面向,最後也說明正在進行中的第二次國家報告與NGO 平行報告現況。兩篇文章不容錯過。

  研究論壇的部份,刊登世新大學性別所碩士生斐新關於天體研究的省思,耙梳質化、量化研究文獻的同時,也深入探討著衣訪談與裸體訪談的優缺點,題材相當新穎。

  至於活動報導一欄,首先為世新大學性別所碩士生張峻臺側記「想像不家庭」座談會,當中精采的對談內容,引發關於婚姻、家庭本質的深度反思。另外,臺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組長古學億記錄〈慰安婦招募〉國際女性人權特展,介紹展覽的源起、宗旨和期間點滴,希望讀者從此報導中,一同看見阿嬤們的韌性,繼續關注慰安婦的歷史與人權議題。

  《婦研縱橫》及其前身,到今天一共發行了一百期,實為不易,未來也會堅持為讀者們服務,提供更多議題討論、資訊交流。邀請大家踴躍參與!


                  《婦研縱橫》編輯室 謹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