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同性親職教養:科學證據與民意基礎」演講紀實

「同性親職教養:科學證據與民意基礎」演講紀實


作者 |

張廷碩(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精神科醫師)

摘要 |

關於同性親職的教養,是個困難作研究的主題。世界第一個同志婚姻合法的國家──荷蘭──於西元2000年通過同性婚姻,迄今也不到20年,相關親職教養結果的測量,鮮少有實證研究結果;即便有,樣本數也小,不太具有代表性意義。但在2012年,任教於美國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社會學系的Mark Regnerus教授,在Social Science Research期刊發表一篇著名但充滿爭議的量化分析(Regnerus, 2012),研究結果指出同志家庭教養出的子女較差,也成為美國同婚辯論的證據。因為是第一篇系統性的同婚教養實證研究,故被稱為Regnerus Study。研究結果引發軒然大波,包含不同專業團體及學者,都向該期刊提出了抗議,表示該研究的操作有嚴重錯誤。但最精彩的分析,則是任教於康乃狄克大學社會系的鄭旭智教授(Prof. Simon Cheng)及印第安納大學的Brian Powell教授在2015年發表在同一本期刊的回應論文,重新評估同性父母的影響(Cheng & Powell, 2015),非常精彩地使用同一筆資料,重新分析,具體修正Regnerus Study的結果。這篇經典的學術辯論,也曾在華盛頓郵報中被報導。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李鳳玉副教授,在臺灣同性婚姻被大法官宣告違憲後,於2017年8月邀請到學術辯論當事人鄭旭智教授進行這場演講,分享重要期刊論文的研究過程及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演講前幾天,鄭教授也接到美國社會學會的通知,該文榮獲美國社會學會Sexuality研究領域2017年年度最佳期刊論文,是非常即時及充滿榮譽的好消息。

  鄭教授將演講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同性教養的實證證據,第二部分則是討論民意基礎。但由於第二部分民意基礎仍是進行中的研究,尚未於期刊上正式發表,所以本篇紀實將省略第二部分,將主軸放在關於同性親職教養的科學證據及科學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