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性研究的理論與實踐-質性研究如何進行深度訪談與建立互信關係

質性研究如何進行深度訪談與建立互信關係


作者 |

余貞誼(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碩士)

摘要 |

  我的研究是處在一個產製論文的脈絡下,產製的目的是為了畢業。在這種功利性考量和時間壓力之下,會對受訪者的表現有所期待,例如:會期待每一個受訪者實踐性別意識的經驗,都是轟轟烈烈的血淚故事;會評斷受訪者的言論是否具有理論的探討意義;會希望每一個訪談都能給我新的思考範疇,或是能夠支持並豐富我的論點。如此期待和評判導致我在訪談時會竭盡所能地要從受訪者身上挖掘出更多資料,但這樣的作法其實是很危險的。一方面,有些問題是必須建立在某種信任基礎之上的,當訪談時間沒有長到足夠建立信任感和熟悉感時,一旦拋出某些我覺得很重要的問題時,受訪者會覺得太過於侵犯個人隱私,而無論她/他最後選擇含糊帶過或是避而不答,訪談情境都已經產生出某種尷尬的氣氛了。再者,有些訪談的問題其實會觸碰到某些受訪者的不愉快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