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評介-細數曾經

細數曾經


作者 |

王品尹(修課時為台灣大學動物系四年級生,2003年夏畢業)

摘要 |

  首先我想說,能參加肢體開發課認識一群朋友真的是件很幸福的事,一開始報名肢體開發課時,其實並不知道要做什麼,因為陳姿仰老師沒來上過課,也沒人說明我們會上些什麼,憑藉著一股對戲劇的喜愛,以前高中參加過戲劇社,以及想開發自己潛能的想法,我覺得在延展身體和其他人的互動中可以激盪出很多不同的想法,就是這兩個最單純的原動力讓我決定報名了。

  在聽完陳老師的課後,對於接下來的四個星期是期待又恐懼,因為一開始報名的想法只是來動一動演個戲,但教習劇場要賦予的意義和承擔的責任似乎有些沈重,因為它不是一種單方面接收的表演藝術,而是要和觀眾產生互動,雖然說一般接觸的戲劇表演也會和觀眾產生互動,但那種互動的模式都是表演創作者預設了一個情境,期許演完後在觀眾心中產生一些激盪,表演者無法知道或和觀眾溝通彼此的想法,畢竟感動這種東西是見仁見智的,能在觀眾心中畫起多大的漣漪、什麼樣的漣漪,表演者必定有所預期,但這時的觀眾是單純的接收者,也是擁有最寬闊想像空間的評斷者。教習劇場的意義,是一種開放性的互動模式,同樣是表演創作者預設了一個情境,不過這個情境的存在是要讓觀眾身歷其境,進而思考這個議題,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而在表達的過程中,觀眾不僅和演員溝通、其他觀眾溝通,更重要的是他會和自己溝通,會重新思考自己對某一個議題的看法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