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記
作者 |
編輯室
摘要 |
2010年10月,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第1325號決議「婦女、和平與安全」的第十週年,它的通過代表安理會首度認肯女性在參與維和工作與決策過程的重要性。為了紀念此歷史性的時刻,本月6日聯合國
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ESCAP)在泰國曼谷正式宣布啟動一個諮詢小組,以提供亞太地區各國有效落實1325號決議所需的支持與建議。為增進台灣讀者對此議題的瞭解,本期《婦研縱橫》特別企畫「在和平與安全中看見女性」專輯,同時謹此紀念1325號決議通過十週年。
自2000年至今,聯合國安理會陸續通過第1325、1820、1888以及1889號四個有關「婦女、和平與安全」的決議。葉德蘭副教授首先以導論的方式,闡述此四項決議的重要內涵,以及如何透過聚焦與離散兩
大策略落實新一波女性由受害者轉為行動者的和平運動。勵馨基金會伍維婷副研發長,則從指標性的1325號決議出發,暢談婦運在國際維和工作中的推進、檢視1325號決議的不足,並提出在全球安全議題中融入性別主流化觀點的策略。從聯合國決議文到各地婦女團體的實踐,World YWCA副會長李萍以基督教女青年會為例,看到全球各地女青年會的和平方案中,女性為維護和平與安全所做的努力實已超越種族、階級與國界。世界和平婦女會台灣總會林理俐副理事長,則透過感性的筆觸分享WFWP如何以母愛為核心、姊妹結盟為力量,在衝突中建立和平的觀點、化解歷史的仇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黃長玲副教授透過兩篇系列文章,介紹韓國女性在和平進程上的發展:第一篇引介了韓國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和平組織Women Making Peace,如何在情勢緊繃的北緯38度線內外,透過婦女團體的交流打造出南北韓和平對話的空間;第二篇則探訪韓國性別與和平研究的先驅權仁淑教授,其歷經學運、工運以及「富川署性拷問事件」的生命經驗,影響她從女性主義觀點檢視韓國的軍事主義與男子氣概。回到台灣的在地脈絡,葉毓蘭副教授仔細分析當女性進入維安第一線,「闖入」充滿陽剛霸權、由男性主導的警界時所遇到的困境與挑
戰,並對如何制定符合性別正義的女警政策提出建言。
本期研究論壇有陳金燕教授對今年「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中十大中心議題進行性別影響評估的專文,文章詳盡分析並檢視現有論述、性別統計與性別觀點,體現性別主流化的實踐精神。觀察評介中,天
主教胚芽婦女關懷協會秘書長鄒逸蘭修女評介了女性神學的發展、關注的焦點,及其反省的具體實踐,提供讀者認識「基督宗教與性別」更寬廣、包容的視角。活動報導有台大人口與性別研究中心黃佳媛幹事撰寫的記者節「新聞人VS接班人」校園座談會紀實,從家暴、物化到桃色新聞風波,呈現出產、官、學界對媒體的性別再現與道德界線的精彩對話。
在亞太地區首度啟動「婦女、和平與安全」問題諮詢小組當天,聯合國副祕書長兼亞太經濟社會委員會執行長Noeleen Heyzer 表示:「無論是在全球還是在地,女性總是能夠透過自己的方式在對立的政治、種族和宗教之間締結促進交流的紐帶,並推動真正的對話。女性為和平談判,對性暴力等重要問題帶來新的思路,並幫助我們發現許多原本被忽視的問題。女性從社區內部致力於維和工作並正發揮著關鍵
作用,更為實現和解以及更寬廣的社會包容,建構堅實的基礎。」本期收錄的七篇專文,正呼應且重申了Heyzer的這番話,並再次顯示出「在和平與安全中看見女性」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事實上,目前在亞太地區只有菲律賓一個國家為1325號決議的落實制訂了國家行動方案。因此,如何將國際級的公約融入台灣國內法與在地行動,將是未來婦運界與性別研究學界持續努力的目標!
《婦研縱橫》編輯室 謹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