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室手記
作者 |
編輯室
摘要 |
繼上一期的「臺灣原鄉性別文化」專題之後,本刊持續關注臺灣「族群」與「性別」的交織關係。本期將焦點轉向客家族群,特別邀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姜貞吟教授擔任「臺灣客家性別文化」專題的規劃人,協同三位研究生,依各自主題呈現關於今日客家女性的研究成果,檢視早年「順從、辛勤勞動」的客家女性形象,經過性別平權思潮洗禮後有何轉變。
專題首篇文章是研究生鄭婕宇觀察楊梅一個社區發展協會的事務分工及性別圖像,發現女性參與社區事務時仍受傳統性別角色限制,從事照顧與烹飪類工作較多,且經常自動讓出話語權,也遠離決策核心。接著是姜貞吟教授探討哪些因素影響桃竹苗客家地區女性參選立委,以及客家宗親政治和女性參與地方選舉的關聯,看出女性參選者常冠夫姓以獲取宗親認同。第三篇為在職專班研究生朱惠珍關於新移民女性創業的研究,勾勒出其創業型態、模式、時間點、賦權歷程等樣貌。第四篇是研究生黃雅鈴探究苗栗地區客家喪禮中女性的性別階序位置與喪禮過程的性別關係,發現女性位置來回「內家」、「外家」之間,且喪禮中父權紅利現象明顯可見。
研究論壇一欄,為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教育心理學組碩士班研究生鄭穎澤仔細梳理討論性傾向流動的相關文獻,從性傾向和性傾向流動的定義開始,漸次進入性傾向流動性在不同群體間的差異、在個體內可能變異的情形、流動的趨勢與程度、性傾向流動性之其他特性與可能解釋。
這一期的觀察評介相當精彩,一共收錄四篇出席聯合國第60屆婦女地位委員會(UN CSW)大會或非政府組織婦女地位委員會論壇(NGO CSW Forum)的紀實、觀察與反思。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陳金燕教授的文章,談到了對於於永續發展目標(SDGs)落實、性別暴力防治、心理健康、媒體、伊斯蘭恐懼、保守勢力困鬥的思考與期待。現代婦女基金會林美薰副執行長及溫筱雯研究員則是強調SDGs「沒有一個人應當被拋下」(No one must be left behind)的價值,並介紹與其他單位主辦的「針對婦女及女童的網路犯罪:科技及跟騷、網路性侵害、親密關係暴力及人口販運」論壇,點出國內對於跟騷防治的立法不足。婦權基金會張琬琪研究員在詳細分享與會紀實之外,亦針對大會發展趨勢與帶領青年代表團與會兩個面向提供觀察和建議。最後,婦女救援基金會研發部游政韋專員文中論及SDGs在性平議題全球合作上的兩層意義:已開發國家在全球議題中的位置,與國內不平等現象處理;此外,也介紹該會所舉辦的「消弭對婦女的網路暴力: 復仇式色情的挑戰與法律行動」論壇與平時從事反復仇式色情工作概況。
活動報導的部份,《婦研縱橫》執行編輯甘濟維記錄了「臺大婦女研究室成立三十週年國際論壇:東亞高等教育中的性別研究」當中,八個性別研究單位相互交流目前的成果與所面臨的挑戰。
從本期專題文章呈現的傳統性別角色深植文化當中,到觀察評介諸篇揭露性別暴力因科技發達而轉變型態、更加難以防治,在在指向龐大的性別不平等結構,亟需更多研究和挖掘、教育與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