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專題-酷兒飄浪-不一樣的銅鑼灣

不一樣的銅鑼灣


作者 |

鄧芝珊 著(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劉佳旻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研究生)、翁筠婷 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性別與女性研究碩士)

摘要 |

香港,經常被貼上「後殖民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的標籤,投射出一個複雜的現代都市形象。作為過去的英國殖民地,人們總是期待能在香港找到更多的建築結構向我們訴說那一百五十五年的時間與歷史。人們可能期待有更多的記號來標誌這段異己殖入的過程,以及有更多方式來保存這些故事使之完整無缺,包括那些鮮活的掙扎與緬懷不去的回憶。但是到底要記住什麼呢?是對歷史的珍寶,還是對歷史的嘲弄?

     過渡時期通常意味著送往迎來。統治政權遞嬗、官僚揮手告別,而焦慮的群眾對著未知的未來鼓掌。舊屋子被拆除,讓道給嶄新的建築。新公共廣場的成立目的是建設創新輝煌的未來。新的購物中心承諾著將帶來更為蓬勃的消費。新的地鐵站日出康城(LOHAS Park)並非因為其原有鄰近社區得名,而是與車站所在地的新物業發展同名。[1]然而過渡期並沒有明確的結束。它持續被那些各自對「何謂變遷」形塑出自己在地意義的人們所打斷。

               ‧‧‧‧‧‧全文請參閱《婦研縱橫》第91期


[1] 譯註:「康城站」(LOHAS Park Station)是香港地鐵將軍澳線在新界端的其中一個終點站,而車站上蓋目前正在發展港鐵公司迄今最大規模的上蓋物業發展計畫:「日出康城」。其為一個包括住宅、商場、公園的綜合物展計畫,位於香港新界將軍澳86區,前稱夢幻之城,後更名為「日出康城」,根據物產公司的說法,「日出」代表東方、陽光及朝氣,「康城」代表健康之城和可持續發展性。英文名稱為「LOHAS PARK」,LOHAS即為「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之縮寫,意指健康及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方式,在台灣多譯為「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