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期專題-精神障礙的性別現像─臨床精神科醫師的三個困惑

精神障礙的性別現像─臨床精神科醫師的三個困惑


作者 |

徐淑婷(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精神科醫師)

摘要 |

舉凡發病年齡、致病原因、疾病後的結果等等,在精神醫學的討論中不乏性別差異的議題。也有婦女特有的精神疾病,如經前症候群與懷孕、甚至停經的精神醫學議題集結成書。這些討論對於精神問題的成因──尤其是生理的因素,如基因、荷爾蒙等等,越來越複雜。但是,知道這些討論,對於女性精神障礙者的處境,並無助於解決身為臨床醫師的我的困惑。

障礙的判定,和文化角色的期待難以切割

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具有焦慮與憂鬱的診斷者女性比男性多,而有酒藥癮問題與人格問題者,男性比女性多。目前國內對精神障礙的界定,必須是因為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躁鬱症、有精神症狀的憂鬱症、因為腦部受到傷害引起的精神病等等七項),而引起職業功能、社會功能、與自我照顧功能的退化。在民國99年底的內政部身心障礙者統計,男性與女性精神障礙者的人數均約5萬5千人,男性約比女性多500人,相差不大(內政部統計處,無日期)。這和世界各地嚴重精神疾病盛行率幾乎沒有明顯性別差異的現象一致。……全文請見96期婦研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