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影劇的性別扮演-台灣酷兒劇團的全球在地化:紅綾金粉劇團的政治與美學

台灣酷兒劇團的全球在地化:紅綾金粉劇團的政治與美學


作者 |

張靄珠(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暨文化研究所教授)

摘要 |

  「紅綾金粉」劇團在採用西方文化符碼,對大眾表現愛滋和男同志議題的層面做了一大躍進。他們的表現呼應了從90年代西方潮流時興起,由大專院校學者教授和學生領導下開啟的台灣同志發展運動。藉著採用西方文化資源,拓展了台灣男同志呈現的範疇,也為其中增添了許多趣味和創新的元素。還有,藉由結合政治與美學的搞怪和變裝,男同志行動主義者成功地將酷兒慾望滲入主流文化裡,並增強了他們的能見度。酷兒表演者身為跨文化的先鋒,在不停的轉變過程中透過從精緻和大眾文化裡找尋文化物的另類意涵,來發展他們生活的技能。利用他們多變而不穩定,具延展現性的身份認同範疇和演出,酷兒表演者得以擾亂主流媒體機制對他們所認定的負面印象。然而,企圖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建立一個「想像社群」,酷兒表演者和激進主義者,恐怕還是得在西方文化物體符碼和本土文化的特殊性(包括自身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正面和「有害」的一面)之間取得平衡,來玩弄政治上的「差異」、達成政治及美學上的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