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裔/洲女性的身體‧家國‧流浪:2009年女性影展【女人:家與離散】專題報導
作者 |
翁筠婷(《婦研縱橫》現任編輯)、許文薰(政治大學政治所碩士)、柯喬齡(台灣大學戲劇系學生)、黃筱茵(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系學生)
摘要 |
前言:返家之前,在世界流浪
英國女性主義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lf)在二次大戰前夕曾在表達反戰思想時說過:「作為一個『外人』,我沒有國家。作為一個女人,我不需要國家,作為一個女人,我的國家就是全世界。」1吳爾芙當時以強調性別(男女)差異的「女性結盟」來消解國族主義認同的策略,遭到後來的(如第三世界和黑人)女性主義者批評為忽視女人間的差異,以及女人與國家、國族間複雜深刻的關係。的確,女人與家國的關係無法簡單化約為「同盟」或「對立」,尤其是當我們處在現今時空收縮、人口與資本都高度流動的全球化時代,不論是性別的界線還是家、國的疆界,都因為「移動」(mobility)而產生了文化身份的多義性。不論是主動的遷徙(migration)、受迫的驅逐(expulsion),或是混雜兩者的跨境移動都為文化的生產與再造帶來新的衝擊和刺激。而由女性主體所創造出來的「離散美學」便是本屆(2009年)女性影展的核心主題――其「女人:家與離散」的影展主軸釋放出「女人啟程 家國無界」此一集體行動式的召喚與理想,入選的影像作品亦觸及了女性個體在移動中交織了種族、性、階級、性向、年齡之多元身分差異和混雜認同。女人依然是主體,只是性別已不再是建構身分與自我的唯一指標。
從飄浪(diasporas)充滿動態與能動性的觀點出發,本專輯將焦點放在今年女性影展「返家之前,在世界流浪」的離散專題中,與我們文化身份最親近的亞裔/洲女性題材,包含三部記錄片和一部劇情片:探討華裔小姐選美賽事中文化價值與衝突的《香蕉小姐選拔賽》、紀錄在現代中國城鄉間流亡,從事色情勞動女性的《美女》、剖析西方男性對亞洲女性身體之集體迷思的《情迷亞細亞》,以及訴說一個美國亞裔單親家庭如何重返愛與力量的《再見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