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性平政策更上層樓?——民間參與政府性平諮詢機制的功能」焦點座談會:「目前的機制是否健全?」場次

「性平政策更上層樓?——民間參與政府性平諮詢機制的功能」焦點座談會:「目前的機制是否健全?」場次


作者 |

吳嘉麗(淡江大學化學系教授)

摘要 |

沈秀華:今天不可能討論到太多的細節,但是今天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知道有哪些議題。我們可以再開幾次會,每一次針對其中的一兩個議題,比較細緻地討論。這一場是談我們參與的這個機制是否健全。

李安妮:雖然這一場次的主題是「目前的機制是否健全」,下面有四個小子題要談,但在整理引言的時候,發現要談的內容總會牽涉到上一個場次的主題,也就是有關民間參與的意義與經驗等議題。

一、誰來決定誰是參與者?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從應然與實然兩方面來說。如果民間參與的意義只是帶入多元的聲音,那麼,我認為應該由我們來決定誰是參與者(這邊用「我們」跟「他們」,是試著把政府跟民間做個區別)。如果民間參與的意義在建立有效(率)的官民溝通平台,我也認為應該由我們來決定誰是參與者,而且無論是性平會的民間委員或部會的外聘委員,都應該由我們來決定。原因很簡單,多元聲音和有效溝通的意義,不就建立在有真正代表民間的參與者嗎?更何況這個機制的設計本身,根本不會讓民間參與者所佔的比例足以撼動「投票結果」,譬如性平會民間委員人數只佔18/35,部會的外聘委員依設置辦法規定至少三到五位,但相對於部會代表的人數,所佔比例更屬絕對劣勢,屆時萬一某項提案被迫需要投票表決,民間力量根本不可能左右全局。對於這樣少數的人選,開放由我們來決定有什麼好顧慮的呢?目前實際的運作方式是,少數機關(包括性平會)形式上開放民間推薦,但推薦歸推薦,推薦的遊戲規則為何?並不清楚。結果是少數幾位「民間人士」的決定權還是在「他們」的掌握中。然而,要扭轉這個實然與應然間的落差,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有一些衍生的問題必須先解決,包括「我們如何來決定」,還有「我們」是誰的問題。等一下我會在結論時談到「我們到底是誰」、「我們應有的共識是什麼」等一些值得大家進一步深思的問題。話說回來,雖然所有的委員都是由他們來決定的,但他們也沒這麼惡霸,就像我前面說的,實際上他們多少還是留了一些空間給我們,有一個半公開的推薦諮詢過程。但我們怎麼推薦?他們怎麼篩選?並沒有明確的遊戲規則,這就是目前大家最需要好好討論的問題。剛剛大家也談到,不同的執政黨,對於即便是一個沒有實際權力的委員會,也都有自己的「盤算」,而我們從他們的篩選結果,事實上也可以揣測出他們對此項議題的認知與政治意圖或政治習慣。這些都很值得我們細細觀察、好好討論的。


                                                                                  《婦研縱橫》編輯室 謹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