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編輯室小語 本期導讀

編輯室小語 本期導讀


作者 |

婦研縱橫編輯室

摘要 |

嶄新的二00九年來了,希望封面溫暖的紫紅色彩能帶給您一些開春喜慶的氣氛。本期專題「女性自拍:攝影、觀影、女人」不僅與二00八年女性影展「玫瑰新浪潮」合作,深度採訪了女影策展人林書怡以及「女性自拍」單元獲獎導演陳露,也試圖帶入另一些關於女性與自拍的多元觀點——拍攝與被拍攝,觀看與被觀看,女性以何種姿態穿梭其間。

構成專題的五篇文章是一個完整的企畫,首先從本屆女性影展的女性自拍單元發想,採訪記錄林書怡策劃此一單元的初衷,並忠實地以問答方式呈現年輕女性導演陳露的故事,陳露自拍自己罹患乳癌的治療過程,將影像作品發表於女性影展,終至獲得觀眾票選第一的榮譽。從〈2008女性影展自拍專題-我拍:故我在〉一文,可以看到陳露面對生命的勇氣,以及對自拍的深沈反思。接著,鄭斐文的〈女性主義、影像與科學〉提供了西方女性主義視覺文化的觀點,並對男性的科學認識論與方法論提出反省,她同時也列舉了Cindy Sherman與Jo Spence等以自拍著名的女性攝影家。介紹Sherman的紀錄片(Cindy Sherman : Transformations)正是本屆女影的重頭戲之一;而同樣知名的Spence也曾以攝影照片記錄自己治療乳癌的過程。〈電影中的觀看─男性窺視與女性自拍〉明確地將主題的女性自拍與過去影像理論中常被提到的男性窺視兩種概念並立起來。

與上述兩篇文章呼應的,是〈建構女性主體與認同-辛蒂.雪曼的《無題電影停格》系列〉一文,跳脫傳統評論中抵抗男性凝視的脈絡,另闢蹊徑將女性自拍置於藝術家自畫像的脈絡,審視扮裝以及自拍對於主體與再現的意義,並引用Anne-Marie Bonnet的身體轉向概念來說明後現代的身體、扮裝、自我、認同之間的複雜關係。有了以上各篇豐富而且多元的報導和評論,專題的最後一篇文章邀請網路影評作家火行者撰寫,她從個人的經驗和觀察出發,提出當落實到實踐面向上,女性在電影工業中每一個環節可能遇到的困難,以及對女性電影和女性影展的展望。

活動報導同樣充滿了影像與藝術的氣息,〈漂流生態與台灣原住民女性藝術-邊緣文化/影像再現系列座談紀錄〉便介紹了原住民女性藝術家豆豆與峨冷,她們利用漂流木為素材進行創作的心得。

期盼本期內容能讓您滿意,在新的一年中,為您帶來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