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說明-關於南方婦運史

關於南方婦運史


作者 |

林津如副教授(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

摘要 |

我來自北方,在板橋出生長大,1990年代初期臺灣社運風起雲湧時,我在國立臺灣大學中受到女性主義與社會運動的啟蒙。2004年我來到高雄教書,從此定居不想再移動,我被這裡的熱情及從事社會運動的方式所吸引。

我看當前南方與北方的運動,各有不同的特色。北部的年輕人有運動社群,有破報、有小劇場、有論壇種種機會參與公共議題的討論、辯詰新思潮,以及在第一現場衝撞國家機器。久了之後,若找不到定點,往往覺得空虛與不紮實,不知除了更深的理論與更高的學位之外,自己的運動理念要如何落實。除非進入運動組織工作,否則可能在離校幾年之後,就慢慢遁入各行各業,最後以網路動員的方式繼續夢想。

而南方的年輕人,具有一種與土地連結的厚實,但也因此而難以直接面對與衝撞既有的體制。但,如果南方的年輕人接收到社會改革的概念,且願意返鄉擁抱自身經驗,她們往往可以從己身家庭經驗中體會普羅大眾的辛苦,感受市井小民為了掙一口飯吃所付出的努力,就像每天的汗水一樣真實。

其實運動初期並無區別南北,甚至連結頗深。臺灣的婦女運動曾是黨外運動的一部分,也都和高雄美麗島事件有很深的淵源。臺北晚晴與臺灣婦運的龍頭老大──財團法人婦女新知基金會也都曾經營南方,最後由南部婦女自行組織成立高雄晚睛協會與高雄婦女新知協會。我發現,在南方的婦運常根植於具體的、婦女集體受苦的經驗。一開始也有來自北方婦運的啟發與連結,但最後能發芽茁壯的,必然紮根於南方婦女生命經驗的組織與團體,這也讓人在運動中仍帶著活生生的感動與生命力。

我在高屏地區接觸到許多有力量的女人──在婦運,在工運,在農村,紮實地做著組織工作,但她們的努力卻極少有機會進入主流婦運的論述之中。我和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的總監王介言女士,長久以來想紀錄高雄的婦運,經過幾年的籌備構思之後,我們從2009年開始在高雄市婦女館史料室持續辦理「恰查某成長史」座談,邀請高雄重要的婦運實踐者來分享她們從事婦運的經驗。2012年,透過高雄市婦女館史料室的這個平台,由高雄市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與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共同規劃辦理「南方婦運史」暑期營隊,在公益彩券基金及高雄市社會局的經費支持下,邀請高雄市各婦女團體來分享她們從事婦運的經驗,並且留下珍貴的史料紀錄。

本期專題在南方婦運史營隊之後,再分別向數個婦女團體及個人邀稿、訪談與書寫,希望能以最簡短的篇幅,讓性別研究界的朋友快速了解南方婦女運動的幾個面向,只是受限於篇幅,我們仍難以刊出全部稿件,最詳實的紀錄仍有勞各位讀者至高雄市婦女館史料室查閱。

本專題文章可分為兩大主題。第一主題為「婦女保護運動」,是以三位當時位居於不同位置的重要推手的側記或主述來呈現婦女保護運動的多元脈絡。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的吳慈恩牧師,從1986年擔任港都婦女社(南臺灣第一個以婦女意識覺醒為主旨的社團)社長,即開始關注受暴婦女的處境,並以基督教家庭協談中心的工作經驗為基礎,在民間與公部門的婦女保護聯合會報中,發揮重要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在醫療現場發現受暴婦女處境的黃志中醫師,也透過此一婦女保護聯合會報而發揮作用;他從醫師的位置,發現診斷書收費高昂,決定推動合理的診斷書收費及在醫療現場的友善對待。第三篇文章由當時任職高雄市晚晴婦女協會總幹事的張淑娟以生動的筆觸,回憶如何與各婦女組織合作,善用媒體與議員,挑戰高雄市長吳敦義,催生「高雄市單親家庭扶助辦法」──此為全國「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之前身。

第二主題為「婦女‧勞動」,由基層婦女勞工中心的林美瑢做為開端。1950年代出生於高雄勞工階級家庭的林美瑢,因看見漁工的苦而開始服務底層家庭。1988年成立的基層婦女勞工中心雖在臺北,但她持續以個案工作的方式,關懷居於高雄底層的漁民、性工作者與原住民婦女,此一行動的基進性迄今仍鮮少為主流婦女運動所注意。其後的二篇文章以目前十分活躍的教保人員運動為主題;1992年起,許多在地婦女因受到社會主義女性主義者王淑英老師的啟蒙而投入教保人員運動,楊秀彥與簡瑞連便是其中之二。目前擔任高雄市輔育人員職業工會秘書長的楊秀彥,以清晰的言語詳述工會幹部如何與一群幼教老師共同進行組織與倡議行動,達成社會的改變。目前努力推廣社區自治幼兒園的簡瑞連,則以最簡潔有力的方式,描繪如何以社區自治幼兒園達成社區組織、親師共治、與性別多元教學的多重目標。

這兩大主題僅能片面地勾勒出南方婦運的特殊性:其一,關注基層婦女的經驗並深耕組織,以基層婦女的切身婚姻、勞動與幼兒照顧的經驗,做為組織與運動的基礎。其二,南部婦團彼此結盟,透過多元力量的集結與動員、合作與協調。當會場內以跨領域聯合會報的形式,讓婦女團體,專家學者和官方產生對話與草案,而後提交議員審議時,會場外則由在地婦女親自現身說法,敦促地方法案的通過。南方婦運尚有許多未能囊括於此的資料與特色,有待更深入地爬梳資料方能開展更豐富的論述。

此一《婦研縱橫》專題邀稿得以完成,特別感謝共同參與邀稿與編輯討論的團隊伙伴們: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專案助理教授廖珮如,高雄市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總監王介言及理事長鍾宜芳,她們都是2012年南方婦運史工作團隊的成員,此團隊成員尚包括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古家餘,王紫菡,成大臺灣文學研究所李淑君。在此一併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