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父無夫的國度?重女不輕男的母系摩梭》一書讀後感
作者 |
羅加鈴(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生)
摘要 |
《無父無夫的國度?重女不輕男的母系摩梭》(以下簡稱母系摩梭)一書所描述的是身處中國大陸川滇交界的摩梭民族,50年代民族識別的過程中,諸多因素致使大陸官方並無承認其為單一族別,只給予「摩梭人」的稱謂。農業是摩梭社會主要的生產方式,其生產資料歸家中所有成員共有,剩餘為大家共享,勞動上有明顯的性別分工。因為主要的耕作方式仍為人力及獸力,勞動人口因此直接影響生產力,所以若無特殊狀況摩梭人並不如漢族般分家。
傳統摩梭母系文化內,家中成員由母系血緣親屬構成,財產繼承及子女扶養都以母系為依歸,通常由年長有能力的婦女勝任當家人(摩梭語稱dabu),母親更是家庭和社會的中心,社會中普遍重視母舅、不強調父親(並非沒有父親),與主流文化迥異。一般摩梭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居於母系家庭,直至走婚年齡便開始透過社交認識異性,進行男子夜宿女家、晨歸母家的「走婚」(走婚是外族學者建構的詞彙)。因為母系結構與特殊的婚姻制度,所以傳統摩梭家庭中不存在父親、丈夫的角色;也沒有夫妻、妯娌、婆媳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