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研縱橫-後婦女運動與男性自覺-「21男性協會」啟動制機點

後婦女運動與男性自覺-「21男性協會」啟動制機點


作者 |

藍懷恩(21男性協會創辦人)

摘要 |

  這或許是一個大膽的假設!

  然而台灣婦女運動發展20年以來,不僅造就了60個面面俱到的女性社團,同時提供婦女多面向的成長與投訴管道,無論從學術研究、法律權益、表演藝術到弱勢服務等均有相當成果,且後續更可看到源源不斷的精緻進程,如自發性的建構女性照護體系,以及自然衍生的女性優勢社群,不管在婚姻內外都汲汲於求取豐實的生活乃至生命內涵,而能自在自得;男性反而被拋擲在一個女性茶餘飯後、共嘆可悲的角落裡。

  此言毫不誇大,端從台灣到日本那些五、六十歲被稱為「歐巴桑」的女人,無視於「年老色衰」的威脅,紛紛揭竿而起跟老公說再見,要開始好好享受自己的後半人生來看,就知道事情有多嚴重了。偏偏才從生命舞台-職場退下來的「歐吉桑」,正在適應角色位置頓失、生活重心轉移、連居家機能都是零蛋的淒慘狀況下,竟然從來都幫他打點妥當,並順利維繫五子登科完整形象的老婆要棄他而去,那就更別說分崩離析的親子關係了。看來男性失智症人口高於女性或男性平均壽命比女人短,皆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