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母職:女性主義媽媽的願景
作者 |
唐文慧(成大政治經濟研究所副教授)、游美惠(高師大性別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摘要 |
早在1976年,《第二性》的作者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在接受德國女性主義者愛麗絲‧史瓦茲訪談時便曾經語重心長的表示:「我認為女性應該時時提防,不要落入當母親與婚姻的陷阱中。即使她非常想要擁有孩子,她應該慎重考慮撫養孩子將會面臨到的一些問題,因為在今天扮演一個母親的角色是相當磨人的。整個社會與做父親的都把撫養小孩的責任完全推到母親身上,女人常常為了照顧幼兒而辭掉工作,小孩出疹子時也是由母親留在家裡照顧。同時,將來孩子若是沒有出息,還是會怪罪做母親的。」時至今日,關照二十多年後的台灣社會中的母親處境,情況似乎沒有好多少,扮演母親的角色依舊是磨人,母親仍是照顧小孩的主力,社會大眾仍然覺得「好母親」是女人該去追求的「生涯」實踐與自我實現。
但是,在另一方面,我們的社會之中也有為數不少的人們會認為:一個女人如果生小孩,無異跟自己的前途和生涯發展開玩笑;一個女人如果有了小孩,會對於開展個人的豐富人生產生嚴重的不利影響!因此當要不要生小孩這件事浮上一個女性之心頭,成為生命之中取捨不定的抉擇之時,就不免會有一些「天人交戰」的衝突與掙扎。但是,這種兩難是絕對不可避免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