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亞美女性主義法學的未來方向
時間|2023年3月24日
辦理|國立臺灣大學婦女研究室、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亞洲社會比較研究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人權與法理學研究中心、台灣法學會
記錄|李宜軒(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生)
(編輯室按:本文收入《婦研縱橫》期118,頁112-119。)
2023 年3 月24 日, 臺大婦女研究室、臺大社科院亞洲社會比較研究中心、臺大法律學院人權與法理學研究中心與台灣法學會舉辦「亞美女性主義法學的未來方向(Future Directions in Asian American Legal Feminism)」論壇。本場次由臺大法律學院陳昭如特聘教授主持,美國羅格斯大學法學院(Rutgers Law School, Rutgers University)的金蘇珊(Suzanne Kim)教授演講,並由巴黎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of Paris)的郭怡慧(Michelle Kuo)副教授擔任與談人。
本次論壇聚焦於亞裔美國女性的種族、性別與經濟正義。金蘇珊老師作為韓裔美國女人,以六位從事照顧工作的亞裔美國女人遭遇槍擊而死亡的故事為中心,刻畫出種族與性別政治相互滋補所養出的美國照顧經濟樣貌,來強調亞裔美國女性為主體的法律經驗。側重訴說亞裔美國女性的經驗,金老師接著反思美國近幾年備受討論的生育正義問題,指出亞裔美國女性生育經驗往往在生育正義的討論中缺席,凸顯亞美女性主義法學的重要性。最後,郭怡慧老師也從自己身為臺裔美國人的種族與性別交織經驗出發,回應金老師對女性主義法學研究未來方向的展望。
隱而不見的壓迫:亞美女人的故事
金蘇珊老師的演講以亞裔女人遭遇暴力與傷害的故事開頭:2021 年,一名白人男子以「矯正自己的性成癮」為由,槍擊亞特蘭大的三間按摩水療館,造成八人死亡,其中六人是亞裔女性(2021 Atlanta spa shootings)。儘管犯人聲稱自己的行為並無種族動機,但種族作為形塑我們社會的力量,其經常是隱身作用,而這種隱而不見正構成了美國亞裔女性的困境。
金蘇珊老師接著引用了批判種族理論學者Charles R. Lawrence III 與批判種族女性主義學者Mari J. Matsuda的觀點來分析「隱而不見」的種族歧視機制。Lawrence(1987: 323) 指出種族歧視的弔詭之處在於,種族歧視的傷害越普遍,傷害便越隱而不見,因為種族歧視僅被視為個人心中的偏見,至於根深蒂固於文化中的種族歧視機制如何形塑個人想法則不被討論。Matsuda(1997: 162)更進一步指出,有關亞美女人的刻板印象眾多且頑固難纏,其核心皆圍繞著「我們是準備好要服務你的女人」這一訊息。因此,金老師在演講中將「反臣屬」的眼光轉向照顧工作與亞裔女人大多溫順屈從這一刻板印象間的連結,著眼於白人至上性、厭女與經濟正義的交會。
受到開創亞裔法學研究的Robert S. Chang 之啟發,金蘇珊老師認同個人敘事是有助於表述壓迫的工具,對女性主義法學與種族理論的發展實屬不可或缺,因此,她選擇以水療館受害女性的生命故事作為開頭,探討種族、族裔、性別、階級、母職、家庭、照顧與移民等現實議題:
Daoyou Feng,44 歲的中國裔女性。朋友形容她「善良又安靜」(Treisman, 2021)。
Hyun Jung Grant,51 歲的韓裔女性。搬到美國前擔任教職,育有兩名兒子。她的大兒子稱她為自己的摯友,並說「她將一生貢獻於她的孩子們」(Treisman, 2021)。
Suncha Kim,69 歲的韓裔女性,是兩名孩子的母親與三個孫子的祖母。孫女形容她是個「誠懇無私、願意奮身而戰又可靠的人」。餘暇時, 她喜歡跳排舞(Treisman, 2021)。
Soon Chung Park,74 歲的韓裔女性,負責管理水療館,及烹煮員工的伙食。她正計劃著要搬回美國東北部,想離家人近一點(Treisman, 2021)。
Xiaojie Tan,49 歲的中國裔女性,楊家亞裔水療館的老闆。她的親友們說她是個「有野心的業者,貼心的朋友, 夢想著去旅遊」(Treisman, 2021)。
Yong Ae Yue,63 歲的韓國移民,在疫情前被水療館解僱,但很高興能重返職場工作。她兒子說:「我媽沒有做錯任何事情⋯⋯她值得被當作人類對待,她跟大家一樣都很喜歡這個社群。沒有人應當遭受這種對待」(Treisman, 2021)。
Delaina Yaun,是一間鬆餅餐廳的廚師,楊家亞裔水療館的顧客,她跟丈夫在下班後到水療館,想第一次體驗看看情侶按摩(Treisman, 2021)。
在回顧受害女性的生命故事後,金蘇珊老師引用亞裔與太平洋島裔女人論壇(National Asian Pacific American Women’s Forum,以下簡稱亞太女人論壇)的執行董事Sung Yeon Choimorrow(2021, 引自Yam, 2021)對水療館槍擊案的評論:「在討論亞裔女人的壓迫經驗時,經常會忽略一種特定型態的性別歧視⋯⋯也就是亞洲女人充滿異國風情、極度性感又屈從的氾濫刻板印象」,男人以殺死亞裔女人來消除誘惑之舉,更反映出亞裔女人在文化中遭到性化的歷史。金老師也引用法學家Jerry Kang(1993: 1931-32)的說法指出,有關亞裔的刻板印象,例如順從、模範少數(model minority)、不公平的競爭者、可以被輕易取代等等,皆催化了針對亞裔群體的暴力。金老師說明,解讀歧視行為的文化意義有助於直面隱而不見的壓迫,因為這正能指認隱匿在我們集體潛意識中的歧視。透過解讀文化中的意義,我們能讓形塑亞太女人生命的社會力量浮現,才能加以探究,進一步強化亞太女性主義法學。
照顧的女人:亞太女人與照護工作
接著,金蘇珊老師從美國的照顧經濟探討亞太女人身處的困境。水療館槍擊案揭露了照顧產業中的物質條件面向,特別是此工作環境如何與亞裔女人屈從的刻板印象共生。金老師提及全國女人法律中心(National Women’s Law Center)的發現,雖然大部分女人皆從事職場中的低薪職位,但有色人種女性更是不成比例地負責這些工作(Tucker& Vogtman, 2020)。疫情期間,由於美甲與水療館等照顧工作被政策歸類為「必要工作」,因此相關從業人員仍須出門勞動,而她們絕大多數是有色女人。在美甲與低價水療館等照顧產業的工作環境中,低薪、施暴、未經管制的有毒化學物質、長時間的勞動、缺乏福利以及工作傷害屢見不鮮。雪上加霜的是,疫情不只帶來惡化的經濟困境,更因為亞裔被視為引爆疫情的罪魁禍首,而替亞太女人招致加劇的經濟挫折。
上述是關於符合既有刻板印象的亞太女人的生命圖像,至於那些有別於此刻板印象的亞太女人,則會遭遇其他難題。金老師引用法學者Xuan-Thao Nguyen(2021: 52) 的發現, 說明脫離「安靜或孝順女兒」角色的亞裔女人,會被貼上惡毒女強人的「龍夫人」標籤。金老師也提及加州哈斯汀法學院(UC Hastings College of the Law)的工作生活法律中心(The Center for WorkLife Law)的發現:當從事建築業的亞裔女人展現出強勢行為時,會受到加倍懲罰,而且亞太女性科學家更容易因為展露典型陽剛行為而激起反對,她們也有更多壓力要扮演孝順女兒等傳統女性角色(Williams, Phillips, & Hall, 2015)。
亞裔女人的生育正義
金蘇珊老師接著聚焦生育正義問題,更清晰刻畫出亞太女人被忽視的處境。金老師提及,亞裔生育正義學者Lisa C. Ikemoto 曾被提問:「亞太美國人也有生育正義問題嗎?」認為這個發問本身揭示我們需要花費更多心力來認識與倡議亞太美國人的生育正義問題。相對的,移民議題經常被理所當然地視為亞裔族群的經典問題,但當我們分別在討論性別議題或種族議題時,亞太美國人面對的種族、性別與階級的交織性困境卻難以被看見。金老師舉例,儘管亞太族群為美國增長最快的族群,在2000 年到2019 年之間由1,050 萬增加為1,890 萬(Budiman &Ruiz, 2021),但在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年度墮胎觀察的調查中(Kortsmit et al., 2021),亞太女人卻還是沒有自己的亞太種族選項,而被歸類為「其他」。若能著眼於亞太女人的交織性處境,從亞太女人的生育經驗出發來充實我們對生育正義的訴求,也能擴展既有亞太議題的範疇。
金老師再來分析形塑亞太群體的力量:文化本質主義與資料不對等。文化本質主義對亞太族群的作用不亞於物質條件,尤其是「模範少數迷思(model minority myth)」化約了亞裔族群的樣貌,無法呈現亞太群體內部的歧異性──尤其是懸殊的階級差異。亞裔的貧窮問題因此避影匿形,致使研究資料與資料搜集方法的缺乏,但是,此一缺失又被模範少數迷思所合理化,最後可能致使國家就亞太群體進行政策規劃時以偏概全。貧窮議題是如此,生育正義議題更是如此。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於2022 年做出判決(Dobbs v. Jackson Women’s Health Organization )推翻墮胎權的憲法基本權地位,緊接著迎來的是許多州開始緊縮或剷除女人得以合法墮胎的條件,政府提供墮胎補助的資源也越來越少,而這重重打擊了亞太女人的處境。首先,亞裔女人大多從事低薪工作,這些職位又不提供健保,她們又不成比例仰賴聯邦醫療補助,因此更難近用(access) 生育服務。然而,橫在生育醫療資源之前的經濟門檻,卻為模範少數的迷思所隱匿,不被關心。還有, 在那些墮胎遭到禁止、或是被例外性允許的州當中, 包括德克薩斯州(Texas)、北達科他州(North Dakota)、南達科他州(South Dakota)等,是亞太族群增長最快的州(Nash & Guarnieri, 2023)。
亞太女人也因為群體身分面臨不少獨特的生育困境。由於英文非亞裔女人的母語,她們可能會對可及的生育資源一知半解,在合法墮胎的要件愈趨嚴格的今日,也會在取得墮胎服務的過程中遇見更多困難。充滿敵意的移民政策更會讓亞太移民女性害怕招致危及其移民身分的後果,而在申請健保或福利時退縮。亞裔女人內部的墮胎率差異也可以作為探究族裔與墮胎資源、財務資源與社會支持網的切入點,例如印度裔女人墮胎的比例是越南裔女人的兩倍。
透過看見與訴說亞美女人的生命故事,金蘇珊老師希望能擴展我們對於「亞美議題」的認知,並期望激發更多以亞太女人為主角的研究,開闢亞美女性主義法學的未來方向。
回應與討論:群體與平等
郭怡慧老師接著從自身抵抗亞美女人刻板印象的經驗出發,點出金老師的演講凸顯亞裔族群與性之間的矛盾關係:亞美女人被視為異國的性感尤物,但凡談到亞美女人便會讓人聯想到性,然而亞美族群面臨的生育正義問題卻經常被忽略,儘管生育是性的後果。
郭老師也從美國內部的族群政治,來呼應金老師所談的亞裔美國人不被看見的問題。當我們提及美國的種族問題時,心中浮現的往往是黑人議題或白人與黑人的關係,不見亞裔黃種人的身影,而郭老師引用亞裔文學家Anne Anlin Cheng(2021) 的說法來進一步描繪這種困境:「亞美族群要受到什麼樣的傷害,以及要受傷到什麼程度, 才會得到全國的關心?」說出亞美族群受傷的故事,刻畫出亞美群體的共同處境,建構亞美群體身分,便是對此叩問的回應,而女性主義理論對性別壓迫的分析便提供了各種建立群體身分的取徑。但是,以傷害作為起點,最終卻可能導向不同群體之間的傷口比較大會:誰比較慘?誰受到的壓迫比較嚴重?在這種敘事下,模範少數迷思往往會讓亞美族群所受到的壓迫被忽視,而且與作為奴隸後代的黑人相比,亞美族群更容易覺得自己的傷害不值一提。近年來,隨著黑人民族主義的呼聲高漲,訴求種族平等不再以多元種族融合為前提,而是改以主張黑人應當自立自強,讓種族平等的討論可能疏離了亞裔群體。郭老師以更明確的例證來說明在白人至上的社會中,黑人與亞裔之間的複雜關係:疫情期間網路上流傳了不少照片,記錄了亞裔族群被怪罪為疫情罪魁禍首而遭受暴力的照片,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便是年輕流浪黑人對亞裔老人痛下毒手的照片。先不論黑人是否真的是主要對亞裔施以暴力的族群,兩難的問題是:如果將黑人對亞裔的施暴視為由種族歧視驅動的仇恨犯罪(hate crime), 並決定以刑法追訴仇恨犯罪,那我們是否變相支持了對黑人的大量監禁?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被壓迫群體之間的弱弱相殘? 此外, 在建構群體身分時,我們該如何透過描繪亞裔族群的共同受傷處境,並也同時顧慮到亞裔群體內部的殊異性,尤其是懸殊的經濟條件差異?亞美族群是否真的有共通性可言?
在郭老師看來,金蘇珊老師的演講為這些艱難的問題提供初步的答案。首先是金老師將進行照顧工作的女人置放在演講的中心,再度強調了關注照顧工作的重要性。郭老師說明儘管照顧工作是「讓所有其他工作得以可能的工作」,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自明,但卻往往被忽略。
再來, 正如金老師提及亞裔族群內部的差異應該被重視,郭老師認為我們應該以非本質主義的方式來站在同一陣線抵抗不平等。郭老師引用印度女性主義學者Chandra Talpade Mohanty(2003: 7) 的想法:「姐妹情誼(sisterhood)」一詞隱含著「因為我們都是女人,所以我們要站在同一陣線」的預設,相較於此,「團結(solidarity)」的意義則在於主動建構「我們」的意義,因為我們必須發聲邀請她人加入自身的行列。
最後,郭老師認為這場演講帶我們再訪「交織性(intersectionality)」的概念, 也就是批判種族主義學者Kimberlé W. Crenshaw(1989)發展出交織性作為法律上反歧視概念的作品,並說明Crenshaw 的研究貢獻並非發明黑女人的分類,而是勾勒出不同壓迫的交織運作。因此,女人的團結必須要有跨國的向度,將處境最為脆弱的移民女性置放在焦點。此外,郭老師提及黑人女性於1960 年代建立免費診所來幫助黑女人與醫生溝通,而借鑑這段歷史有助於後Dobbs 時代的亞美女性團結起來爭取生育正義的未來走向。
結語
身在臺灣的我們, 能透過這場亞美女性主義法學論壇,增加我們對族群政治的敏感度,反思臺灣內部可能有的種族/族群問題,像是漢人可能享有的特權,思考原住民族是否有不被國家政策考量到的時候。金老師對交織性的分享也提醒了我們在思考社會議題時要理解不平等經常是疊加運作, 例如近日臺灣女人們紛紛以#MeToo 分享性騷擾與性侵害的經驗,除了性別之外,階級是否在職場性騷擾中扮演要角?
參考文獻
Budiman, Abby, & Ruiz, Neil G. (2021, April 9). Asian Americans are the fastest-growing racial or ethnic group in the U.S.. Pew Research Center. https://www.pewresearch.org/fact-tank/2021/04/09/asian-americans-are-the-fastest-growing-racial-or-ethnic-group-in-the-u-s/
Cheng, Anne Anlin (2021, February 21). What this wave of Anti-Asian violence reveals about America. The New York Times. https://www.nytimes.com/2021/02/21/opinion/anti-asian-violence.html
Crenshaw, Kimberlé W. (1989). Demarginalizing the intersection of race and sex: A black feminist critique of antidiscrimination doctrine, feminist theory and antiracist politic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egal Forum, 1989 (1), 139-167.
Treisman, Rachel (2021, March 24). What we know about the victims of the Atlanta-Area shootings. NPR. https://www.npr.org/2021/03/18/978742409/what-we-know-about-the-victims- of-the-atlanta-area-shootings
Kang, Jerry (1993). Racial violence against Asian Americans. Harvard Law Review, 106 (8), 1926-1943. https://doi.org/10.2307/1341790
Kortsmit, Katherine, Mandel, Michele G., Reeves, Jennifer A., Clark, Elizabeth, Pagano, H. Pamela, Nguyen, Antoinette, Petersen, Emily E., & Whiteman, Maura K. (2021, November 26). Abortion surveillance – United States, 2019.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0/ss/ss7009a1.htm
Lawrence III, Charles R, (1987). The id, the ego, and equal protection: Reckoning with unconscious racism. Stanford Law Review, 39 (2), 317-388. https://doi.org/10.2307/1228797
Matsuda, Mari J. (1997). Where is your body?: And other essays on race, gender, and the law. Beacon Press.
Mohanty, Chandra Talpade (2003). Feminism without borders: Decolonizing theory, practicing solidarity. Duke University Press.
Nash, Elizabeth, & Guarnieri, Isabel (2023, January 10). Six months post-Roe, 24 US States have banned abortion or are likely to do so: A roundup. Guttmacher Institute. https://www.guttmacher.org/2023/01/six-months-post-roe-24-us-states-have-banned-abortion-or-are-likely-do-so-roundup
Nguyen, Xuan-Thao (2021). #MeToo innovators: Disrupting the race and gender code by Asian Americans in the tech industry. Asian American Law Journal, 28, 17-56. https://doi.org/10.15779/Z387M04154
Tucker, Jasmine, & Vogtman, Julie (2020). When hard work is not enough: Women in low-paid jobs. National Women’s Law Center, https://nwlc.org/wp-content/uploads/2020/04/Women-in-Low-Paid-Jobs-report_pp04-FINAL-4.2.pdf
Williams, Joan C., Phillips, Katherine W., & Hall, Erika V. (2015). Double jeopardy? Gender bias against women in science. The Center for WorkLife Law. https://worklifelaw.org/publications/Double-Jeopardy-Report_v6_full_web-sm.pdf
Yam, Kimmy (2021, March 18). Racism, sexism must be considered in Atlanta case involving killing of six Asian women, experts say. NBC NEWS, https://www.nbcnews.com/news/asian-america/racism-sexism-must-be-considered-atlanta-case-involving-killing-six-n126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