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評介-家本位傳統和中國特色同志運動

家本位傳統和中國特色同志運動


作者 |

魏偉(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

摘要 |

在中國的社會文化語境之下討論同性戀者的生存狀況,他們與原生家庭的關係始終是無法繞開的話題。人丁興旺、子孫繞膝的父系大家庭,一直以來是受到推崇的理想家庭模式。在傳統儒家思想「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影響之下,同性戀者承受著巨大的社會和倫理壓力。如果說視同性戀為巨大「原罪」的宗教保守力量,是西方國家同性戀社群爭取平等權益面臨的主要挑戰,父權制的原生家庭對於子女傳宗接代的期望和要求,則是生活在中國同性戀者主要的壓力來源,並攸關同性戀社群能否獲得或提升社會合法性。儘管中國社會對於同性戀者的包容度和接受度在過去20年中有了顯著提高,「同志」作為一個現代意義上中國本土的同性戀身份認同已經得到普遍確立,但絕大多數同性戀者仍然不願向原生家庭袒露自己的性取向。當婚姻壓力非常急迫之時,不少同志選擇走進異性婚姻,以迎合來自社會和家庭的期待。中國社會中的同性戀和原生家庭這樣一種充滿張力的關係,研究當代中國同性戀社群的中外學者對此有著大體一致的看法,也不斷通過新聞媒體的報導和強化,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常識。
  有趣的是,中國同性戀者的原生家庭近年來卻以另外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開始頻繁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越來越多的同性戀者的父母——特別是母親,無論是通過博客和微博等社交媒體,還是報紙和電視等傳統主流媒體,公開地對自己的同性戀子女表達支持,並積極地參與為同性戀社群爭取平等權利……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