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報導-「性/別多元之實踐與挑戰研討會」活動記錄

「性/別多元之實踐與挑戰研討會」活動記錄


作者 |

黃斐新(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張峻臺(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摘要 |

前言:

2012年臺灣同志大遊行正值十週年,性平三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別教育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分別施行八年以上,臺灣性/別運動累積豐碩成果,從草根進入體制,陸續建制化、法治化。多元主體繼而現身,公開展示身分認同,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如2012年8月11日弘誓學院釋昭慧法師主持佛化同志婚禮、香港藝人何韻詩公開出櫃;但也有更多個人衝撞體制的案例正在發生,如馬偕醫院員工周逸人因穿著遭解雇、戶政事務所拒絕同性婚姻登記申請等。從呂秀蓮於1974年出版《新女性主義》提出「先做人、再做男人或女人」的宣言,到現今的性/別運動,邁向2013年之前夕,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於2012年12月28日舉辦「性/別多元之實踐與挑戰研討會」,從法律、性/別平等教育和社會運動三大面向檢視性/別運動的發展歷程,省思現有問題與侷限,面對未來的挑戰,試圖提出可能的回應策略。

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所長陳宜倩教授於開幕致詞,表示臺灣社會看似進步,但個人在面對體制和社會結構時,依然存在限制。在法律層面,性/別多元主體,已不再如過去可能成為刑事被告人,現今已有許多性/別多元主體透過法律途徑來主張權益,包括教育和社會運動層面。另外,「社會運動」為本場研討會主軸,貫穿三場綜合研討,希望在看見挑戰後,亦看見社會轉變與改革的希望。研討會專題演講特別邀請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召集人何春蕤教授,主講題目為「多元文化主義的陷阱」,點出多元文化看似開創主體更多選擇和空間,但卻形成另一種限制性少數自由發展的框架;特別是各單位,學校、政府等,以「溫馨歡樂」的立場包裝性少數議題,忽略其所面對的排斥與歧視。面對當前壓抑性少數需求的處境,需要有利於性少數再生產的環境,以「正式對抗、拆解那些壓抑、排擠性/別多元的建制。」